第三百三十二章 留不住的_盛赋
海棠书房 > 盛赋 > 第三百三十二章 留不住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三十二章 留不住的

  宇文君想了想应道:“暂时不会离开,和陛下手谈一局,致使我当下筋疲力尽,需得好好休息一番。”

  武王微微点头,就此离去。

  回到玄府后,宇文君确实是有些乏累,这一次手谈,还是过于紧张了。

  武宓正在吃早饭,章古过来禀告道:“都城的四座城门,忽然多了几位归元境界的将军,各自镇守一方。”

  “莫不是要发生什么事了?”

  宇文君并未着急回答,而是问道:“你在都城生活了多年,我若突然成了重犯,你能否摆脱关系?”

  章古脸色未变,察觉到事情不简单,如实说道:“我在墨懿麾下,说起来,也是武王府一脉的人。”

  宇文君略微松了口气,言道:“没事了,你姑且退下。”

  章古微鞠一躬退下。

  武宓喝了大碗素汤,吃了一只烤鸡,抹了抹嘴说道:“有人舍不得你走了。”

  宇文君沉思道:“魔君是何想法尚未可知,可端王与武王是不会轻易让我离开的。”

  “那位陛下自然也是默许了此事。”

  “说起来,我也是一员福将,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轻易得到天火本源。”

  武宓笑呵呵道:“那接下来我们该去何处?”

  宇文君瞥了一眼阴郁的天空,并无飞鸟掠过,举棋不定道:“过些时日,青云大会便会开始,小俪足以控制局势,我们就无须去了。”

  “先去吃一顿饺子,然后进入灵族。”

  武宓一脸无奈道:“早知道你是这么想的,我就不吃早饭了。”

  “与魔君手谈一局,感想如何?”

  宇文君应道:“一头雾水,并未窥探到任何有价值的学问,不过我已记下了全部过程,往后得经常复盘,才能有所收获。”

  武宓点头道:“那也不错,不妨我们去看望一下远在妖域的张本初如何了?”

  宇文君思索道:“去一次太平县吧,那里也有一座恒昌书院,有位老先生名曰王忠,是一个厚道人。”

  武宓嗯了一声,旋即宇文君意念微动,带着武宓离开了魔界都城,离开了魔界。

  太平县位于皇都郊外,掌管宏图山脉境内所有村庄。

  王忠依然在县太爷的位置上,明面上并无升迁,可在卷宗中已经挂上了郡守侍郎的名分,每月俸禄自然亦是郡守侍郎的标准。

  如今整个太平县境内,诸多事已无需王忠亲力亲为,索性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庭院,养花遛鸟,感到无趣时,就去那座恒昌书院听一番稚气未消的朗朗读书声,对于已到暮年的人而言,这已算是最大的享受。

  庭院简朴,既没有雕梁画栋,屋檐也并未飞翘,一切从简,房屋建设也并非是什么名贵木材,只是山中常见的青木而已。

  身子骨也还算是硬朗,大日初升,一人在庭院里站桩,鼻头的汗珠犹如露珠般晶莹剔透,浑身上下暖流窜动。

  虽不像年轻人那般阳气鼎盛,可在老头子的范畴中,王忠已算得上是筋骨强健之辈,只是青楼里的那些个神仙活儿,怕是无能为力了。

  忽然间,王忠瞪大了眼睛。

  眼前虚空涌动,继而宇文君和武宓缓步走来。

  见此情况,王忠满脸不可思议。

  刚欲行礼,宇文君微微挥手,一缕细微龙气涌入王忠体内,虽不能令他洗精伐髓,也足以让他血气恢复几分鼎盛之势。

  “无需多礼。”宇文君柔和言道。

  一旁的武宓也对这位老先生流露出了善意眼神。

  王忠心情大好,欣喜道:“公子和小姐快请坐。”

  王忠后方便是一张石桌,四张石椅,老人家赶紧去了里屋开始沏茶。

  长期站桩,令这位老人家腿脚轻快,一眨眼的功夫就端着热茶来了,坐在宇文君身旁,脸上的笑意犹如五六岁的孩童般纯真灿烂。

  王忠意外道:“公子是如何知晓我在这里的?”

  宇文君微笑道:“我有盘龙谍报机构,也早已知晓你建立了恒昌书院。”

  王忠恍然大悟,这才反应过来坐在自己身旁的公子,乃是一位手眼通天的大人物。

  脸上浮上一抹忧愁之色,叹道:“可惜啊,顾雍圣人并未看见恒昌书院,就那么不明不白的走了,时常想起,时常心痛。”

  宇文君举起茶杯轻声道:“他其实还活着,只是此事少数人知晓,你可不要胡乱说出去。”

  王忠顿时一脸茫然之色,难以置信的看着宇文君。

  武宓在一旁打趣道:“他曾在皇都生活多年,你也没有见到他,他死了,你也没有见他最后一面,如今他活着,你还是见不到他,我们没有必要骗你。”

  王忠听得云里雾里,见到宇文君认真的点了点头,这才眼笑眉舒道:“甚好,甚好,哪怕见不到他,知晓他平安无事,我心里也得劲。”

  宇文君温和道:“如今你挂了郡守侍郎的官身,在这太平县已算是土皇帝了,小日子很是不错。”

  王忠腼腆应道:“也是沾了公子的光,我自己是什么成色心里一直有数。”

  宇文君微笑道:“那座恒昌书院花费了多少银子?”

  王忠连忙起身,刚欲双手作揖,却被一道温润真元托住了双臂,却也不难受。

  宇文君道:“一码归一码,无需多礼,你能做这件事,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,岂能让你再破费。”

  王忠徐徐说道:“银子一事公子就不要放在心上了,一部分出自于乡绅土豪的捐赠,还有一部分出自于皇都某些商家的捐赠,他们都不想被人知晓身份,公子的名望在皇都境内是无人不知。”

  “许多仁义之士知晓我的想法后,就慷慨解囊了,至于我个人,也就是把半生积蓄拿出了一半出来。”

  “这座恒昌书院出自于大家的手笔。”

  宇文君想起了平王,这个人做事一直四平八稳,估摸着此事他也在背后默默出了不少力,却不明言,想来是想要在某个关键时刻讨一个好价钱。

  微笑道:“大小事宜都是你亲力亲为的?”

  王忠言道:“大家的银子怎敢有所松懈,那段时间可是忙坏了,腿肚子都小了一圈,不过都很值得,长远来看,太平县境内的那座恒昌书院,何尝不是对豪门世家的震慑。”

  老人家心里亦是一个豪迈的儿郎。

  安抚寒门一事,宇文君觉得这一路不孤单,与秋清和柏小卫比起,王忠所做之事,其实最暖人心。

  因为老人家是真把一腔热血豁出去了。

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酷笔记盛赋更新速度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etqan.net。海棠书房手机版:https://m.etqan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